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科幻星系

2019-06-01

做局、献媚,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陪领导吃饭?

浏览数: 归类于: 未分类 — 康斯坦丁 @ 18:54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而且一直因此沾沾喜喜,两千年来,最优秀的头脑都在琢磨经营人际关系、揣摩上峰深意,从而琢磨出琳琅满目的人际关系学以及各种各样的职场、官场礼仪,其中,“陪领导吃饭”注意事项就是这些礼仪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研究成果。 (阅读全文……)

2019-05-26

从全情期待到极度失望,《权力的游戏》花式烂尾到底怪谁?

浏览数: 归类于: 未分类 — 康斯坦丁 @ 20:55

据了解,为了观看《权力的游戏》最终季的最后一集,有1070万美国人翘班,造成企业33亿美元的损失。但无论再如何以收视率和影响来渲染《权力的游戏》有多强,最终季口碑的全面崩盘已成既定事实。

期待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权力的游戏》最终季完全诠释了这句话的涵义。在《权力的游戏》最终季播出前,有太多人对其寄予全情期待。而在播出后,失望的人们愤怒情绪集体爆发,狂喊烂尾! (阅读全文……)

2019-02-19

从小米手机部成立参谋部看,狼性管理要成主流了?

浏览数: 归类于: 未分类 — 康斯坦丁 @ 22:24

对于企业来说,管理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在此前的传统企业中,管理的优劣甚至能直接决定到企业的生死!而对于近十几年不断迭代、嬗变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来说,它们初期的管理方式往往是极为粗糙的。为了尽可能地生存、发展,它们在初期往往用人情味、初级管理手段等,推动自身去跨越一个个障碍。

但这样的管理方式,到了发展中后期或面对形势日新月异的大环境,就显得力有未逮。为此,众多互联网、科技企业也会不断革新自身的管理方式,以契合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大环境。就在近日,据透露小米手机部成立参谋部,并设立“参谋长”。看来,小米也要践行“狼性”管理了。而作为互联网、科技企业的代表,小米在管理方式上的转变,或许预示着狼性管理要成为主流了。

狼性管理方式袭来,成企业香饽饽

小米此次在手机部设立参谋部,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迹可循。事实上,自去年7月上市至今的7个多月时间中,小米已展开了三次组织架构调整。比如在去年9月,小米就展开公司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组织变革。在组织管理上,小米成立组织部和参谋部。如今这一管理方式又细分至手机部,看来是小米强化管理的又一举措。

当然,小米管理方式的频繁发力是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大环境的变化。从内部来看,小米创立之初仅有14人,管理%

2018-07-03

微软收购在线学习平台Flipgrid,三英逐鹿教育市场杀红眼

浏览数: 归类于: 未分类 — 康斯坦丁 @ 22:35

毋庸置疑的是,“活到老,学到老”是永恒的箴言。每个人在不断的人生阶段,总是要去不断提升自己。为此,教育也就成为一件具有“终生性质”的大事。而随着互联网及、智能、科技元素的全面渗入,教育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众多巨头企业和创业团队成为教育领域向前推进的新动能。

尤其是微软、苹果和谷歌三巨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教育市场为下一个突破口。这“三英”逐鹿教育市场的过程中,已经完全杀红了眼。收购、软硬件配套、与机构/组织等展开深入合作等,已经成为了它们的常态策略。在这样的趋势下,教育市场或将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加速实现全面革新。

收购Flipgrid!微软在教育市场又发大招

就在近日,微软宣布收购Flipgrid——后者是在全球拥有约2000万注册教师和学生的在线视频学习交流平台。而微软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竟表示在收购完成后,Flipgrid用户可免费使用服务,且之前已经支付的订阅费用将被返还!这样看来,微软是下定决心要继续在教育市场搅动风云了。或许这与之前收购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GitHub并保持后者独立发展一样,微软都展示出了自己的自信。

据悉,Flipgrid此前发展地相当不错。它不仅在180个左右的国家被使用,且去年年初Flipgrid宣称教师账户同比增长800%。在教育领域,Flipgrid又被成为Instagram和Snapchat版“教室”。而在微软收购Flipgrid前,双方已经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当下,Flipgrid与微软的许多产品进行了整合。如,便于用户与其他人聊天的Teams服务、便于用户记笔记的OneNote服务等。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Flipgrid也与其他公司都在进行合作。比如Flipgrid已购买使用亚马逊云服务云,该服务与微软自家的云服务Azure成竞争态势。不过微软还是很“谦虚”,其微软副总裁Eran Megiddo 表示,“我们孜孜不倦地致力于确保Flipgrid平台及产品继续在微软、谷歌和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让全球的学生和教师受益。”这样看来,微软收购Flipgrid还是有着一颗“奉献之心”的。

三英逐鹿!软硬领域齐发力

当下,微软、苹果和谷歌都在教育市场发力。而它们所展开的策略,往往是多方面的。它们不仅关注硬件的开发,也专注于软件的配套、与机构/组织的合作等。而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基本上都展现出自己“大度”的一面,以凸显教育应该展现出的成长效果为主。

从杀入教育市场的行为来看,去年微软发布Surface笔记本电脑和Windows 10 S操作系统,尝试以此强化自身在教育市场的地位。此外,在2016年微软发布名为“微软教室”的类似工具,该工具是Office 365生产力教育软件包的一部分。虽然微软撤回了该产品,但也在Teams应用中加入了发作业功能。

而苹果则发布廉价版iPad,还推出多款教育相关的应用,并打造由学校统一管理的多用户功能等。甚至就连学生使用的iCloud存储容量,都高达200GB。可以说,苹果固然“高冷”,但一直以来都对教育市场抱以热忱态度。

谷歌则早早地就在教育市场站稳了脚跟,早在2014年谷歌就推出了“谷歌教室”,作为教师分配作业和学生交作业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谷歌及OEM厂商共同推出的Chromebook以低价、使用等特性成为教育市场的主力。市场研究机构Futuresource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美国K-12(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学校购买的近60%个人计算设备都是谷歌Chromebook,而Windows设备的比例不到26%。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纵然这“三英”在教育市场的表现各不相同,但它们确实都在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好。现在的领先优势也不代表永远的领先,或许一款杀手锏产品、一个更便利的应用等,都能改变微软、苹果和谷歌在教育市场的竞争格局。

国内市场尚欠火候,整合成突破口

与微软、苹果、谷歌在海外教育市场搅起的巨大风浪不同,国内的教育市场虽然也有很多巨头和创业团队杀入,但整体来看尚欠火候。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国内教育体制依然相对保守,另一方面则在于相关企业尚未能真正将软硬结合做到位,并不能真正颠覆当下国内的教育模式、理念等。

为此,从国内教育市场的发展方向看,强化互联网、智能、科技元素的融入尤为重要。在新元素的涉足下,将它们进行整合并拧成一股绳,才能形成巨大的“合力”。一个全新的教育市场,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期盼的。学区房?这种“古老事物”早就应该被淘汰了。(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2018-05-12

AndroidP推出多项AI功能,会不会引发新的隐私担忧?

浏览数: 归类于: 未分类 — 康斯坦丁 @ 21:48

<p s

2018-04-21

新特DEV1光速发布背后:原来“开公司”也能风驰电掣

浏览数: 归类于: 未分类 — 康斯坦丁 @ 22:41

去年12月16日,总融资额达到200亿元的蔚来汽车正式推出电动SUV车型ES8;去年12月22日,威马汽车宣布最新一轮融资,累计获得120亿元的融资额;今年1月29日,小鹏汽车宣布启动总额为2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在电动汽车横行的当下,新能源成为了一个大资本角逐的新兴市场。而据数据统计,目前国内的新能源车企已多达300多家。

如今,这个名单上还要再加上一个名字——新特汽车。就在近日,致力于纯电动汽车研发与制造新特汽车正式发布其首款量产车型DEV 1。值得一提的是,在媒体口中,刚满“半岁”的新特汽车可谓大动作频频。从时间维度上看,新特是汽车行业一个不折不扣的“新丁”。而在新特DEV1发布背后,还有着许多让人瞠目结舌的事儿。

成立时间较短,新特火速推出量产车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似乎“速度”是衡量自身实力的一个重要标杆。毕竟在“时间=机会、金钱”的当下,抓住每一寸光阴就意味着有望超越同侪一步去占领制高点。而作为一家新能源车企,新特就将速度发挥到了极致,短时间内就推出了量产车。

要知道,就算是门槛较低、集成度极高的智能手机,数月推出一部也是罕见的速度。而电动汽车就算不像传统燃油车那样顾及发动机、变速箱等,但也涉及到上万个零部件、横跨多个行业。且即使是汽车成型之后,也要经历长时间的路试去测试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新款燃油汽车上市前往往要历时少则一两年,多则三四年,且总里程达到一两百万公里的路试。

新特DV1在较短时间内就推出量产车,真的能够做到完美吗?即使是电动汽车本身所使用的零配件较少,但调试也不是短时间内就做到的事。以电动汽车行业的“老大”特斯拉来说,今年年初特斯拉宣称从第二季度开始每周将生产5000台Model 3,但事实上目前每周产量仅有数百台。此外,在3月15日一名特斯拉工程师表示,在加州费利蒙市特斯拉工厂内生产的汽车有40%存在缺陷,还需要重修。

汽车行业从没有容易二字,也没有捷径可走。目前尚不知道新特DV1到底上市后会有着怎样的表现,只是超快的“速度”有些让人害怕。

迅猛涉及众多电能周边产业,“开公司”速度惊人

可能新特有着自己的底气,那就是背后的一两百家公司。通过在天眼查上查询得知,与新特有直接联系的公司多达200家左右,而且都是能源、光伏发电、风发电等公司。遍及全国范围的公司,似乎在证明着新特是有实力的。

而主要的负责人旗下都掌控着一两百家公司,堪称“重权在握”。迅猛涉及重多电能周边产业的新特,看来不仅仅是推出量产车的速度快,“开公司”的速度也是非常惊人。

不过,将众多电能周边产业抓在自己手中固然能降低成本,也能整合资源加快造车速度,但始终离不开其他汽车产业链公司的配合。而且开了这么多公司究竟是否都具有真材实料,还有待商榷。“开公司”的速度这么快,真的能够沉下心去深耕相关业务吗?

扎堆出现N多国产电动汽车,会重走国产汽车的老路吗?

国产燃油汽车此前走了不少弯路,从抄袭到购买发动机等,总是少了原创与创新,始终无法与合资汽车媲美。直到现在很多自主品牌车企从原创入手,才算被国内消费者逐步接受。而现在扎堆出现的N多国产电动汽车太过盲目上马,忽略了汽车行业所存在的风险。

电动汽车不是一个地盘、几块电池、四个轮胎等那样简单,同样是需要有着雄厚的资金、技术、供应链等做基础。如果单纯图快,只能是像前几年那些“骗补”的旧型电动汽车被市场淘汰出局。

而且随着资本迅速站队,目前国产电动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了下半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不少车企极有可能被快速洗牌出局。如果部分车企还想走国产汽车的老路,那或许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了。(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2018-03-14

未来即使你不说话AI也能采集脑部信息看穿你

浏览数: 归类于: 未分类 — 康斯坦丁 @ 21:33

未来大家的生活势必会越来越智能化,无人驾驶汽车、懂你的机器人等等,都是AI带给人类的。想过吗?有一天AI 能读懂你脑子里在想的事。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夸张?这种技术在未来真的有可能存在吗?

AI可以直接从人的大脑中采集图像。在机器学习以前往往被用于研究脑部扫描(MRI或磁共振成像),并可以在涉及简单的二进制图像,如黑白字母或简单的地理形状时,生成一个人所思所想的可视化图像。如今,给定某人在查看图片的fMRI扫描,算法可以从扫描中重建原始图片。虽然研究者能够根据一个人正在观察的场景来复制一个图像。这些AI创造的图像与人实际看到的并不完全一样,只是模糊地表现了人的思维。不过,AI还是能够利用脑电波来重建这些图像。尽管结果还不完美,但它们仍然是可识别的,并暗示着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日本先进电信研究所的沉国华和他的同事们尝试了三种类型的图像:蝙蝠、摩托雪橇和彩色玻璃等“自然”照片,正方形和加号等人造形状以及字母。形状和字母是可识别的,但自然图像的重建往往模糊且难以解析。团队一直都在研究如何透过观察人的大脑活动,来重建、重现人们所看到影像的方法,一旦得到改善,通过分析大脑信号,你就能够知道一个人在做梦或想什么。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的Haiguang Wen说:“这些解码方法可用于未来的人机交互。”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人们大脑处理视觉讯息的方式,是分层次的提取不同等级的特征,或是不同复杂程度的组成部分。即使人们只是回忆起图片,深度图像重建 AI 也能够试着建构出相对应可视化图片来,但由于大脑活化不足,AI 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的分析也必须花上更长一些时间。透过不断的猜测脑波数据对应的形象化,AI 从众多的数据中持续学习。严格来说,深度图像重建的 AI 并不能真正“看见”人的思想,但它确实知道当你在想什么时,脑波是什么样子的。

大多数的神经网络有两个步骤:首先,他们将大脑扫描的数据解码为算法,可以理解的几个特定特征,然后重建或识别这些特征所代表的图像。为了做到这一点,网络接受了预先组装好的一组图像的训练,有时使用超过一百万张图片。然而,图像特征并不总是直接映射到大脑活动模式,所以系统只用一步就可以完成同样的工作。它将fMRI机器测量的大脑活动直接转换成受试者正在寻找的图像重建。

该算法训练来自先前研究的样本,该研究由6000张图片和来自正在查看这些图片受试者的fMRI读数组成。一个小小的样本数据集能够产生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是让人振奋的一件事。、相比之下,Google的图像识别系统在3亿张图像上进行了训练。掌握这么多的fMRI扫描将是棘手和昂贵的,但可能导致巨大的改进。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就能读懂我们的思想,并对这些数据加以研究,虽然这是一个既有前景又令人恐惧的命题,但这项技术在未来的挖掘价值或许会能带来惊人的成果。(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2017-06-05

安卓之父造手机:该紧张的只有iPhone?

浏览数: 归类于: 未分类 — 康斯坦丁 @ 22:19

近日,“安卓之父” Andy Rubin正式带来他潜心打造的新款智能手机——Essential。这款设计新颖、配置强大的手机刚一发布,就引起全球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对iPhone、三星Galaxy系列以及其他诸多手机产生强烈冲击,让它们颇为紧张。事实上,“安卓之父”已经策划好了一系列攻势,不仅iPhone该紧张,整个手机行业似乎都将迎来一场“地震”。

手机设计新颖:iPhone等“鸭梨山大”

从手机本身来看,Essential已经达到目前手机的“究极形态”。当下最夺人眼球的无边框屏幕,比小米MIX更激进,与三星Galaxy 8、8+有几分相似,几乎秒杀iPhone、HTC U11、华为Mate 9等低屏占比的旗舰手机。在尚有数月其他新品手机,尤其是iPhone 8才发布的“空窗期”,Essential已经抢占了先机。至于钛合金中框材质,陶瓷背壳等,在工艺、材质等方面也都相当优秀。

硬件方面,Essential也处于目前顶级水准:高通骁龙835处理器、4GB内存和128GB存储空间、5.71英寸2K屏、还有8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双1300万像素主摄像头。此外,“安卓之父”还强调了其打造手机的理念:不会强制用户使用不想用的东西;永远会展开合作,拒绝分裂和过时的闭环系统;设备不应该一年后就过时,应该跟用户一起进化……这或许意味着Essential将有着更加开放的系统,给予用户更多选择权。

在外形设计、材质、硬件上达到顶尖水准,又保持开放心态,Essential无疑会让iPhone、三星Galaxy系列及一大波手机紧张。

周边产品丰富构建生态“护城河”:来势汹汹

如果只是纯粹的一款手机,虽然会引起其他手机厂商的重视和业界的关注,但也不会全力去针对。就像谷歌的Nexus系列智能手机是安卓手机的标杆,但孤单影只地奋战,只是属于小众玩物。而Essential此次则是来势汹汹,在发布前后还推出众多周边产品,试图围绕手机建立起一个生态“护城河”。比如,伴随手机发布的还有一款配套的360度相机镜头配件。能够与Essentia配合使用,拍摄全景照片等。

此外,智能音箱Essential Home也全新发布。其安装名叫Ambient OS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语音、手势或直接看着它三种方式点亮屏幕。而相比其他智能音箱大多数与云端连接, Essential Home大多数处理将在本地进行,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个人隐私保护。

Essential Home甚至能够兼容Alexa、Siri和Google助手,实现了极高的开放性,建立起一个能够与SmartThings、HomeKite、Nest及其他产品无缝工作的系统。进而,为物联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标准。在其他巨头独立在智能音箱、物联网领域奋战时,“安卓之父”却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开放、融合之道,或许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未来。

Essential这家初创企业还被曝光了一份专利申请文件,展示了一款外形与普通眼镜差不多的概念设备。相比其他智能眼镜,Essential这款设备理论上可以捕捉“眼球级”的照片和视频。通过某种类型的增强现实技术,能够给现实生活场景添加数字信息和图像。如果配合Essential手机使用,或许能带来惊喜。

作为“安卓之父”创建的公司并推出的产品,有着天马行空创意的同时,也没有忽略如何能够以创新构建生态,让自己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并壮大。比你有天赋,但又比你更努力,这样的对手相信很多手机厂商都会很紧张吧。

资金雄厚:不是小打小闹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安卓之父”真心不差钱。相比其他创业者苦苦寻求投资或者在众筹网站集资来获得较少的资金供自己成长,“安卓之父”的创业公司在资金上已经“财大气粗”。据“安卓之父”透露,目前其创办的初创企业Essential已经完成两轮融资,融资规模为数亿美元。

而为这家公司投资的都是业界知名的企业或机构,包括富士康、腾讯、红点投资、AccessTechnology Ventures、VY Capital和AltimeterCapital等。其中,富士康作为苹果公司iPhone最大的生产制造商,竟然也成为Essential的投资者,这让苹果怎么看?但富士康宁愿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也要投资,可见其对Essential非常看好。要知道,本来日本软银也是要投资的,但在投资即将完成时,苹果向软银的远景基金注资10亿美元。最后日本软银还是犹豫了,选择终止投资,不想和苹果的竞争对手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不管如何,如今的Essentil是绝对的不差钱,并不是那种捞一把就走的小创业公司。有钱、有资源、有人才、有科学运营……“安卓之父”会在手机行业掀起多大的风浪,让我们拭目以待。(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khxx-wk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

2017-03-30

苹果帝国,有没有派系之争?

浏览数: 归类于: 未分类 — 康斯坦丁 @ 21:08

生命不息,内耗不止,用来形容大公司、大企业派系之间的内斗最合适不过。不少影视剧中,企业内部派系之间一幕幕龌龊的权谋争斗,派系纷争常常把企业搞得乌烟瘴气、天昏地暗,呼啦啦大厦将倾而不自知,商业谍战剧中也常有此桥段:企业明天就要倒闭了,两位不同部门的员工还在争吵,谁应该申请一把扫帚,把办公室的杂物清理出去…于是,现代企业CEO都非常注重不同部门的沟通质量,毫不吝啬地花大价钱举办“沟通讲座”,一些大型企业甚至会成立所谓的“协调部门”,专门负责沟通,传递信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派系斗争,即便斗争依然存在,这个特殊的部门也能快速发现,通报给最高层,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任何企业,尤其是一些盈利状况较好,体量较大的企业都会存在派系之争,这是人之常情,倘若再受企业文化、地域性格影响,企业内耗甚至会演化成一场精彩绝伦的大片,当然,大片拍好了,企业也就倒了!

前一段时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iPhone6s的瑕疵,同时,IOS也出现了大量问题,批评苹果的声音快速涌来。在谈到苹果的官方解释时,《第一财经》报道有位苹果工程师语出惊人,他认为苹果之所以会出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招聘了大量的印度人。这样的回答有些调侃的味道,却透露出一些不太积极的信号,事实上,未经深度加工的观点才是内心深处的观点,也是人们唯恐避之不谈的话题。有专家甚至严肃地预测道:这位苹果员工有可能会遭到解雇,因为库克在接任苹果CEO之后一直都热衷于倡导“公平公正”,致力于把苹果打造成“最有人权的企业”,他坚持自己的观点:苹果员工应该不分肤色、不分性别、不分宗教地联合成一个整体,但搞企业运营的人都知道,企业的口号需要鲜明而有特色,同时,也常常精准地反馈了企业的问题。或许库克孜孜不倦追求的东西,大概是正是苹果所欠缺的,更何况,苹果组织如此庞大,利润如此丰厚,斗一斗也是其乐无穷的。

龌龊派系,从何而来?

苹果现在是全球最优秀的企业之一,它们对世界的改变是渗透式的,不可逆的,这基于乔布斯培训了一大批的天才员工,用帮主自己的话说:我的员工一定都是A-Level的,显然,这些天才在一起的时候会有“相互轻蔑”的情况出现,但却够不上派系争斗,事实上,天才向来专注,他们更乐于享受产品在自己手中升华的快感,沉醉于设计了一些社区90%的人都在使用的产品,还会调皮地在产品后盖上署上名字,以期待永垂不朽,同样,他们不会依赖于派系斗争来获得存在感和高额的收入。

随着iPhone的热销,苹果的体量越来越大,乔布斯辞世之后,苹果的组织扩大了3倍以上,这些人自然不会全是天才,他们更多地用来管理供应商以及做一些边缘的信息收集工作。众所周知,库克是供应链高手,他锱铢必较地压榨供应链,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去年甚至蛮横地要求供应商两次降价,幅度之大前所未有,库克降价心里有底,正在于长期驻扎在供应商的人员,经年累月地收集信息,以供总部做判断,也正因如此,派遣人员处于非常微妙的状态,他们大都是名校毕业,学历也会高于研究生,为了能有效同供应商沟通,他们甚至要花费大量精力学习亚洲语言,包括日语、韩语等等,通过长时间的沟通与交流,这些准天才们学会了供应商最基本的运营逻辑,一些有技术背景的人,甚至能直接指挥供应商的生产,而且有一部分人是从供应商跳槽而来,这就意味着“派遣人员”和供应商会有种默契存在,他们无技术背景、无实际工作,只是靠自己的双眼发现供应链中的问题,从而做出改善,在一些硬性的数字指标面前,他们甚至学着打擦边球和偷换概念,而且因常驻供应商内部,他们同苹果总部之间就有了一层深深的天然隔阂。

在苹果帝国,任何的工作汇报前都会思考自己的立场,于是渐渐地形成不同群体:美国人高高在上,CEO和最重要的UI设计团队均系美国人;其次是印度人,占领越来越多的中层职位,以及软件编写工作,也算得上非常核心之部门,剩余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大陆和台湾人大都在底层,负责比较基础的供应链管理,前者有核心技术,高高在上;后者的工作虽然基础,但动辄影响上百亿美元的资金,也是不可或缺的,问题在于,大家的智商都非常高,都有自视甚高的毛病,加之,苹果的保密文化向来变态,每个人在表达自己的时候都会小心翼翼。早些时候,苹果的办公室隔三差五地就会进来几个木匠,他们迅速修建起新墙,安装了门和新的设置,新增的房间甚至没有窗户,变成不透明的禁闭室,没有别的原因,乔布斯只是不希望这里有信息的流入和流出,而旁观者是没有权利发问的,他们只是知道:苹果又有新项目了,自己却没有权利知道!为了实现高度的保密,同一项工程,管理层在向不同员工发布信息时,会使用不同的代码,一旦有人泄露出去,也能更容易追溯,而苹果对泄密的内部员工,又常常是零容忍的。

在这种的环境下,不同部门之间的员工不会出现推心置腹的交流,有时候甚至不能正常地沟通,他们真地不知道哪一个单词会给自己招来麻烦;此外,员工非常容易因处理的专案不同而产生一等公民、二等公民、临时工的层次感,比如早先最红的iMac部分,现在就比较落魄,因为iMac在全世界始终是小众产品,十年前iPhone和iPad的员工尚能平分秋色,但如今显然iPhone部门的人会更牛气一些,毕竟,他们创造了50%的营收。

残酷竞争vs融洽团队,如何寻找平衡点?

派系斗争是一个比较灰暗、令人生厌的事物,但又是天然存在的,况且,领导者常常要利用之,为了避免功高震主,为了避免养虎为患,一些领导者甚至希望公司内部树立派系,以相互制衡,正如《潜伏》中的经典台词: 站长希望看见属下(余则成和李涯)之间的斗争,因为这样他才可以将两位猛将都掌控于自己的手中;《康熙王朝》中的孝庄太后也善用制衡之术,让鳌拜和索尼相互牵制,以给康熙赢得宝贵的成长时间,这些电视剧里的桥段虽然都有一些夸张和渲染,但大概也能揭示出“派系斗争”存在的合理性。于是,总裁在面对企业内的派系纷争时,虽然讨厌,但态度也相对暧昧,更不能指望彻底消除,最常用的模式就是:寻找残酷竞争vs融洽团队的平衡点。

坦白讲,苹果帝国内肯定会有一定的派系斗争,印度人就是一个很强大的派系,但是笔者不认为,这些会左右苹果的成败,那只不过是谁也绕不过去的人性之恶。事实上,在苹果这样伟大的企业里工作,获得的快感并不止于金钱,员工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非常热心,乔布斯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正在改变世界,而且只消看一眼社区内90%的人都在用自己设计的产品,自豪感油然而生。苹果到处都是聪明、有天赋的人,这样的环境会让人有种非常大的紧张感,会觉得时间还不够用,那种共同进步的感觉常常会抵消“派系之争”的危害,更何况,苹果最清楚该如何创造新价值,他们的员工自然也明白:派系间的斗争,只是在固有蛋糕上的争夺;要想获得更大成就,只能做出新蛋糕,这大概也是苹果的立命之本吧!(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khxx-wk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

2017-02-01

揭秘世界上那些被埋藏地下最古老的酒!

浏览数: 归类于: 未分类 — 康斯坦丁 @ 19:43

世界上最古老的酒庄,这些栩栩如生的文物遗址轻轻向我们诉说着美酒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是如何陪伴着我们一路走来,而在未来也会一如既往的陪伴在我们身边。

迦南酒窖

2013年研究人员在现在的以色列地区发现了一座青铜时代中期(公元前1900年至1600年)的迦南宫殿,研究人员在对宫殿挖掘的工程中发现,在宫殿中央庭院西侧的一个封闭的房间中发现了40个大型的储存容器。

研究人员利用质谱分析技术对有机残留物进行分析发现,所有的相对均匀的储存容器中都显示含有葡萄酒的化学化合物。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添加剂的检测表明,在当时人类要生产保鲜、口感性好的饮料,需要对植物有一个成熟的理解和一个复杂的生产技术。研究人员称,这些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更加深入的理解古代葡萄的种植方法和迦南宏伟的经济。

铁器时代啤酒

德国Eberdingen-Hochdorf地区一个2550年前的凯尔特人居住区里发掘出6个用来制造高品质麦芽的人工渠,过去的十年间在这些人工渠里发现了数千数的焦麦粒。目前已知最老的与啤酒有关的残余物是在中东地区发现的,大约是5500年前,但是啤酒制造历史上的考古学直接证据却是少之又少。

考古学家大胆猜测,大麦被浸泡在人工渠中,直到发芽,然后这些大麦芽被转移到人工渠末端的烘干处,用微火慢慢烘干。在烘干的过程中,麦芽产生烟熏的味道和灰黑的外表,同时,乳酸的积累也使得这些大麦芽出现了酸味。但那个时代的啤酒酿造者则是使用艾属植物(mugwort)、胡萝卜或者天仙子(henbane)来调味,在这个古老的凯尔特人遗址中发现一些天仙子种子便是证据。

欧洲最古老的葡萄酒

考古学家在希腊Dikili Tash地区发现了欧洲有史以来最古老的葡萄酒。考古样品可追溯到公元前4200年。人们对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又有了新的发现。在考古遗址挖掘地点,考古学家在罐子中发现了经压榨碳化过了的葡萄浆果。这说明人们已懂得从葡萄那里提取果汁。

扎格罗斯山啤酒

1990年,一个研究小组在伊朗西部扎格罗斯山勾丁帖琵的一个房屋中发现了当时世界已知最早的白酒的化学证据,这种白酒的历史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3500年。两年后,还是在勾丁帖琵那间房屋,研究小组在另一个容器中,发现了一种残留物,经过化学成分测定,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的大麦酒。

苏美尔人的农业较为发达,农作物以大麦为主,也栽培燕麦、小麦、大蒜和洋葱等。苏美尔人比较早的掌握了酿酒方法,以大麦和燕麦为原料酿造的啤酒多达30多种。苏美尔将酒谱刻在了一块石板上,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埃及最古老的葡萄酒

一个国际考古小组在亚美尼亚南部一处山洞中发现了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酒酿造设施,其历史可追溯至6100年前。考古人员在这个酒厂遗址发现了一个用于压榨葡萄的大缸、几个发酵罐、一个酒杯及喝酒用的大碗。

在古埃及国王蝎子王一世坟墓中发现的葡萄酒设施遗迹原本是最古老的酿酒设施,历史大约有5100年。由于酿酒设施是在墓地周围发现的,研究人员认为,酿出的葡萄酒可能用于某些仪式。麦戈文认为,葡萄酒是葬礼上的主要饮料,稍后作为祭品埋入墓穴。(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khxx-wk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

下一页 »

Powered by TechWeb